锐评 - 伊万不是国足的救世主,中国足球就没有救世主!

当71岁的伊万科维奇宣布退休,这位曾在中国足球低谷期接手帅印的克罗地亚老帅,最终还是带着争议与遗憾告别了足坛。

一年多的国足执教生涯,他既在废墟上播下过希望的种子,也因固执与失误留下了无尽唏嘘。

伊万的功过,结合中国足球发展的困局,值得细细审视。

伊万的功绩,首先在于扛起了救火重任并加速了新老交替。

2024年初,他接手的是一支在亚洲杯上0进球、0胜利的国足,距离世预赛36强赛开赛仅有月余,堪称临危受命。

更难得的是,他打破了前任对老将的依赖,大胆启用拜合拉木、谢文能等14名新人,让7名00后登上国际赛场,直言"球员成长需要实战经历" 。

这些年轻人的出头并非偶然,而是伊万主动推进更新换代的成果,他自己也强调他的举动让国足的新老交替提前了四年。

在武磊、张玉宁等主力长期伤缺的现实困境中,正是这批新人撑起了球队骨架,为国足保留了未来的火种。

然而竞技体育终究要以成绩论英雄,伊万的执教生涯难逃战绩低迷的诟病。

14场正式比赛4胜2平8负,胜率排在国足历任主帅倒数,7球惨败日本、1球不敌印尼等重要场次更成为球迷心中的痛。

战绩滑坡背后,是其战术固执与临场指挥的硬伤。

他始终死守菱形中场442体系,即便单后腰屡屡被对手突破、边路无法拉开宽度,也拒绝主动调整。

  

在对阵韩国时尝试的平行中场收到成效却不再沿用,其顽固可见一斑。

客场对新加坡2球领先时贸然猛攻遭扳平,对阵日本半场换阵自乱阵脚,谢文能抽筋12分钟才被换下的迟钝调整,都暴露了其应变不足的问题。

或许有人会说,伊万接手国足后一直就是各种困难不断,让他如何出成绩。

乍听之下好像是这么回事,不过客观困难无法掩盖主观失误的代价。

伊万上任后确实没有充足的热身赛考察球员,球员伤病也让阵容难以固定,但他推行的长期集训更显冒进。

18强赛前25天集训换来0-7惨败,多次让球员疲于奔命、导致伤病加剧,球队状态陷入恶性循环 。

当战术体系与球员能力不匹配,临场调整又失之精准,即便有年轻化的亮点,也难以挽回出局的命运。

如今老帅谢幕,中国足球不应只留苛责。

他在危难时挺身而出的勇气,以及为球队更新换代打下的基础,值得铭记。

欧亿体育

而战术僵化、指挥失当的教训,更应成为后续选帅与执教的借鉴。

伊万的功过早已成为中国足球的历史,真正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继任者既能延续建设的耐心,又能规避重复的错误。

这或许才是这位老帅留给中国足球最有价值的遗产。